|
藝術家 => 錢坤 => 相關報道 |
平和而蘊藉的美——川派畫家錢坤作品賞析
新華社(文/李道柳 劉上譽)
對于藝術家尤其是國畫家來說,中國的油畫在歷經東西方文明的百年碰撞后,如今已是融會貫通,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。隨著近些年藝術品投資的拉動,本土作品在市場上日漸走俏。而崛起于西部的“川派”畫家亦逐漸整體進入大眾以及藏家的視線,這得益于四川美院的前衛探索,可謂厚積薄發。這其中在風景題材的探索中,川派著名風景畫家錢坤所取得的成績為人們所關注。
錢坤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,深造于四川美院,幾十年來默默地在巴蜀畫壇這塊土地上耕耘。2000年,他的油畫作品《走出大山的夢》獲得世界華人藝術展銅獎,并被授予世界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,逐漸開始受到業內外廣泛關注。此后他一發而不可收,陸續獲得多種獎項。近期創作的作品《開耕》更是代表了他對風景題材畫作前瞻性的探索。
畫面上,陽光斜鋪在廣袤無垠的黃土地上,一位農夫駕御著兩頭青牛在開墾農田,翻起的垅土泛著金光。就近幾棵大樹亦籠罩在陽光下,一片金黃。幾座靜穆的農舍坐落在連綿的山腳下,遠處青山云霧繚繞。村莊、山峰、云藹、泥土籠罩在平和靜穆之中,使人恍入“悠然見南山”之意境。顯然畫家并沒有刻意去表現大自然的真實,但在方寸間營造出一種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感,細膩而不失粗獷的筆觸,平和而不失深邃的意境,從某種意義上說,錢坤的畫風介乎于寫實與浪溫之間。
《開耕》以及后來創作的《金色碩果》,對于錢坤來說,應該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從“仰觀天文、俯察地理”對自然界簡單的摹寫到對內心世界的深刻審視,所開耕出來的不僅僅是收獲,更是希望——它標志著畫家已經突破了一般風景繪畫的桎梏和成見,將目光投放到人類深邃而永恒的主題。他已經成功地從寫實主義者變成一名人文主義者。
錢坤上世紀70年代響應“到農村去”的號召在四川邊遠山區當了6年的知青,在經歷過年輕時代激情的洗禮后,當面臨著后來現實生活的種種磨難,雖幾經沉浮但并沒有消沉,相反他更以藝術家的眼光用入世的心境去觀察生活,體驗生活,思考人生。也正因如此,盡管他的作品常常以大面積的強烈的金黃色暖色調來震撼人的心靈,這是他后來周游歐洲時觀摩世界油畫大師真跡獲得的藝術真諦,但仔細分析其作品,總帶有一絲淡淡的平和的憂思。如果說風景題材的創作是畫家借景柔情的一種方式,那么入選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的《年年有余》則是畫家由寫景轉向寫人的重要標志性作品。這幅作品中,畫家展現出了高超的繪畫技巧和精巧的構思,畫面上人物被安置在絕對中心的位置,一位身著民族盛裝的中年婦女站立在屋前,手持“五谷豐登”四個大字,人物的表情細膩聲動,呼之欲出,造型給人以視覺沖擊去無突兀的感覺。作品表現了畫家對平民生活的深切關注,同時也是對幸福生活的一種祈求。
通觀錢坤幾十年來的藝術探索,在他的作品里絕少看到光怪陸離的造型、荒誕不經的抽象色調,更多的表現出一種平和而蘊藉的美。他是一個唯美主義者,他沒有簡單地摹寫自然的現實世界,他喜歡用明快的色調表達內心的感觸,喜歡在沉靜的畫面上追求生命的萌動,表現出對四季變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大自然的深情。即便是像《冬雪》這樣寫實的作品,畫家仍不忘在皚皚白雪上添加幾筆潺潺流動的融雪。他從大自然的題材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。
但無論如何,作為舶來品的油畫這門藝術對于國人來說,在創作上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滲入了一些批判性的接受或否定。錢坤曾接受過嚴格的中國畫技法的訓練,更多的是師法自然,因此能從他的油畫作品中看到中國畫傳統的皴擦點染等技法的影子。例如作品《三峽雄峰》里連綿繚繞的云海、《九寨彩色清清湖》里婀娜多姿的樹干等。但兩者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,加上畫家長年對西部地區深刻的生活體驗,形成了畫家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。這也許是一種融和,也許也是油畫本土化的一種發展道路。
錢坤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畫家。盡管他早已蚩聲巴蜀,在國內油畫界亦享有較高的知名度,但對于繪畫他仍抱著一種虔誠,經常是創作到凌晨而難以自拔。藝術家總是在激情中體驗孤寂,在孤寂中釋放激情。我們雖與錢坤神交多時,卻未能有緣謀面,但對于真正的藝術家我們總是抱以深深的敬意。
手 機:13452360728 郵 件:jixiang2008cq@126.com 網 址:www.qiankun-art.cn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