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7月1日電 (記者 應妮)“繪畫中的民族題材作品比較泛化,趨于表面化、風情畫的淺層表達”,針對如何將地域的民族文化特點與當代藝術創作相結合,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胡日查教授日前表達了這樣的看法。
記者從北京歌華文化研究發展中心獲悉,由該中心和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“生生之律﹒中國藝術新視界”落戶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,并于日前舉辦相關研討會,圍繞“如何將民族地區的地域文化特點與當代藝術創作相結合”“如何塑造人造群像”“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機制和成長經驗”等議題展開研討。
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劉聞濤坦言,民族題材最怕的是把一個題材的作品固定在一個時間點上,也就是一個畫家畫的民族題材總是一個風貌。在民族題材的繪畫過程中,他主要思考的就是作品一定要有時代性,把時代發展元素或當下藝術理念結合到畫面中?!懊褡宓貐^不是說你去了、畫了就可以,實際上當地的人和物是一直在變化的,所以創作者要時刻深入生活、體驗生活、表達當下的生活,這是一個不斷尋找的過程?!?br/>
胡日查教授贊同“一直變化、一直尋找”的創作態度。他以自己為例表示,從小在草原上長大,對蒙古族搏克文化比較熟悉;蒙古族搏克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成為他作品表達的主題。為了深入體現這一主題,前兩年他專門到搏克手和牧民家里進行交流訪談并記錄,從服飾、儀式、傳統音樂、文化傳承等方面更深刻地了解繪畫對象。
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,碩士生導師王鵬瑞特別強調,創作者在關注民族地區個性的同時,更要關注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礎,“要更敏銳、更自覺地去把握時代脈搏”。
生生之律﹒中國藝術新視界——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(美術、書法、攝影、工藝美術)優秀作品巡展(內蒙古站)是從2016-2021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(美術、書法、攝影、工藝美術)和藝術人才培養項目(美術類)的成果庫中選取了43位藝術家的近90件相關優秀作品,涵蓋了國畫、油畫、版畫、水彩畫、雕塑、工藝美術等多種藝術門類。
策展人陽爍介紹,“生生之律”既是形容青年力量的蓬勃和律動,也是指的圍繞整個人生徐徐展開的音樂篇章。與剛剛落下帷幕的北京站相比,內蒙古站新增了一些與內蒙古地域文化相關的作品,如《相約草原》《新草原照相館》等。
據悉,展覽將持續到7月5日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